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湖北大别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签约共建实践基地
1月24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阮一帆、党委书记汪再奇一行五人,来湖北红安革命纪念地管理中心开展共建交流和签约挂牌活动。湖北红安革命纪念地管理中心党委副书记、主任刘晓军,党委委员、副主任李银飞出席座谈会,湖北大别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副主任汪东应、高芳、王海波、秦翔以及教育基地部分干部职工参加活动。
座谈会上,阮一帆、汪再奇一行观看了湖北大别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宣传片和2023年工作总结短视频。
刘晓军在座谈会上指出,地大马院与教育基地有着多年深厚的合作基础,此次座谈既是共叙情谊,也是再续情缘,地大不仅有丰富的校本资源,更有深厚的专业积累,高校思政课优势与红安本地资源优势相结合,与我们的发展战略和现实需求非常契合;今年革命纪念地提出要融入高等院校、融入央企国企、融入周边圣地,希望地大马院把红安作为大思政课实践的样板,在形式、内容、资源上展开全方位合作,带动更多高校到红安挖掘红色文化资源,进一步开创红安红色教育培训、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的新局面。
李银飞介绍说,革命纪念地是个特批机构、有着特殊体制、肩负特殊使命、受到特别重视;教育基地有丰富的教学资源、良好的教学保障、一定的红培品牌。今年革命纪念地提出“三个融入”的工作方向和举措,期待有更多地大教授来教育基地传道授业解惑、有更多地大学子来红安学习实践成长、有更多富有红安元素的课程课题线路在地大高校智力支持下得到深入研究和挖掘。
阮一帆在座谈会上讲解了校本资源融入大思政课的实践探索,详细阐述了校本资源的概念、大思政课视域下校本资源的育人价值、地质大学“红绿蓝”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的总体设计,表示希望把湖北大别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纳入进来,进一步丰富地大校本资源库。
汪再奇表示,红安最大的优势是红色资源丰富,与教育基地合作大有可为,地大将在育人才、强学科、促发展等工作中找到契合点,推进精品课程开发、联合申报课题、开展实践活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等工作落地落实,实现双方互赢互促、共同发展。
随后,阮一帆、李银飞分别代表双方在合作协议上签字,并一同为中国地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揭牌。
据了解,2023年,湖北大别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在湖北红安革命纪念地管理中心领导下,围绕三个重点,实现了五个突破,进一步把培训对象拓展为全体公民,把培训学员转变为潜在游客,把人员流量转化为实在消费。2024年,革命纪念地提出“三个融入”,元旦刚过,组织教育基地专班赴武汉对接五家院校和单位为一季度“开门红”打下坚实基础,此次地大马院与教育基地签约共建,标志着融入高等院校迈出实质性步伐,实现了2024年一季度“开门红”首战告捷。